構建水質目標管理技術體係的核心是劃分全國流域水生態功能區、製定相應水環境基準。對全國流域水生態進行區劃,並在此基礎上製定與功能區保護相適應,與保持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完整性相一致的環境基準,並進一步製定科學的環境質量標準。“十一五”期間,水專項通過基準的建立實現了標準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完成了遼河、鬆花江、滇池等10個重點流域的水生態功能分區,提出了12項汙染物的環境基準值的建議值。在此基礎上,建立以基準為科學技術支撐的環境質量標準,實現由目標總量控製到容量總量控製。
構建中國水汙染管理的新模式——從被動應對到預警式管理。環境保護部吸取2005年鬆花江汙染事件的教訓,構建中國水汙染管理的新思想—風險管理。實踐證明,被動式管理下,無法識別風險究竟在哪裏,防不勝防。隻有將管理思想轉變為主動式管理,組織開展一些重大的科學技術研究,進行全國性的普查,識別清楚危險汙染源,同時把握好可能會產生環境汙染的重點企業在全國布局風險的級別,才能構建嚴格的汙染防範措施,做到未雨綢繆。對於累積性風險,要有預見性,提前發現,提前預警可能釀成重大環境事故的影響因素,化解環境汙染的矛盾和風險。要科學地揭示問題的根源和發生的過程,更好地把科學技術創新與環境管理和汙染治理結合在一起。積極推進創新,大力發展汙染控製工程技術。
水專項超額完成“十一五”任務要求,“十二五”將大幅提高水汙染治理效率。水專項自2007年啟動實施以來,取得了一係列的階段性成果,重點突破了工業汙染源控製與治理、農業麵源汙染控製與治理、城市汙水處理與資源化、水體水質淨化與生態修複、飲用水安全保障以及水環境監控預警與管理等水汙染控製與治理等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為國家“十一五”期間“控源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科技支撐,超額完成了”十一五”國務院批準實施方案裏麵提出的任務要求。 作為“十二五”期間提升環境科技基礎研究和應用能力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專項將進一步深化已有成果,在工程化、規?;近I緊密結合國家“十二五”重點流域汙染防治規劃和地方政府治汙規劃的組織實施,結合科技創新最新成果,大幅度提高治理效率。